此方与越婢汤同治水饮溢于表,而为腹胀水肿,宜发汗外解者,无不随手而消。召予诊,左手弦尺涩,右手濡弱,重取则滑,尺同左。
其滓秽,则自胃之下口,入于幽门,传于小肠,自小肠下口,至于大肠上口,大小二肠相会为阑门;阑门者,阑约水谷以分别也。此方奏功之捷,胜于汗下,所谓汗、吐、下三大法也。
吴绶曰:大青龙汤,治伤寒发热,恶寒不得汗出,烦躁不安,脉浮紧或浮数者,急用此汤发汗则愈,乃仲景之妙法也。其支者,从肺出络心,注胸中。
故麻、葛、青龙发汗诸剂,咸用之也。以上予治浓养之人多用之,亦从其化也。
寒不尽则□不止,故仍用麻黄,不必待其□也。故太史公曰∶岩穴之士,欲砥立名行,非附青云之仕,恶能声施后世哉。
既心下痞□,更加噫气不除,则胃气上逆,全不下行,有升无降。况无小便不利证而用五苓散,则犯重竭津液之禁矣。